发布时间:2017-06-30
张名举
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以下是张名举的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的到来!看到这么多的同学,冒着大雨在主论结束的第二天,又是周一的时间,来参加双创分论坛,真的很高兴。
我先介绍下自己,我来自云迹科技。我是计算机从娃娃抓起那一代,小时候开始写代码,90年代刚上大学的时候,按照现在的说法就和实验室一起做叫做“人工智能”的事情。实际上是模式识别,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在图像里面把文字识别出来,把人识别出来,把关键物体识别出来这样的东西。像刚刚苏总讲的,那个时候“人工智能”这样一个词是蛮忌讳的词,大家虽是做人工智能的,但羞于说自己是做人工智能的;想要发论文要把人工智能这个词去掉,按照当时的话讲“在论文关键词里面提到了人工智能,基本上你论文会被pass掉”。所以现在又迎来了好时代。最早的时候,做机器人足球,我是最早推动比赛在学校里普及的同学,当时觉得比中国男足强了不少。后面我加入了微软,最早的时候在微软的团队里面去做机器视觉和人脸识别,当时做到的工作在现在的智能手机和windows里面还有应用,我还是挺骄傲的。后面我成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有的被上市公司收购,也有过失败的。带过一拨团队做机器人开发的项目,受支总邀请加入了云迹。
大家看到了外面好多机器人(我们今天出动了机器人大军)。俗话说:“中国人打靶,用人海战术”,谁都看到了我们有很多的机器人。跟大家解答一个疑问:机器人干什么用的?昨天联想集团的CTO勇哥问我:“这是你们做的,你们给我讲讲这是干什么用的?”因为光看外形看不出来干什么用的。这里给大家放一个视频,这里会描述一下这个机器人的作用。这个机器人用在酒店里面,就是外面摆的机器人,对于我们非人行的机器人,很多和人的互动就是大家去拦着他,他跟电梯说话:“电梯先生请帮我去按二层”。刚才给房间里的客人打电话说:“我是机器人服务员,你要的东西在我的肚子里。”这是整个的工作过程了。刚才给大家演示的其实是我们在酒店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房间里面没有水了,给前台打一个电话给我送水过来,以前的话是过了一会之后,会有一个客房部的服务人员给你敲门送过来,现在全部由机器人来送了。这一款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润”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个是代替客房部的服务人员把你想要的东西送上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酒店的服务人员的工作量也是相当于机器人的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同时还有一个功能可以带你去中餐厅、电梯、卫生间等的地方,这之前你要问酒店前台的工作人员的,现在不需要工作人员给你指了,我给你一个机器人带路,机器人带你过去。这是我们润的主要的场景。还有其他的产品,在下面的时候会跟大家讲一下。
今天我的题目叫做“有温度的机器人”,这是李院士给我出的题目,他说你讲讲有温度的机器人吧。我就想“有温度的机器人”和“双创论坛”怎样结合--既然我们是创新创业论坛,我就讲讲我们这家公司的创业故事,来讲讲我们做机器人的前世今生,我们遇到过哪些事,有哪些我们也曾经迷盲和彷徨过,我们是如何找到我们的发展路线的,做一个分享。
云迹科技是2014年成立的,我这个PPT用手画的,之前我有一个标签,我上什么商学院或者说我们微软的前同事什么的,一般上什么课之后,大家都等着我的笔记,说我有一个手画的笔记,后来同学说你敢不敢手画一个PPT用来演讲,我说那也行就画了一个PPT给大家。话说回来,云迹当时是支总从工业机器人领域里面带出一支机器人专家团队来成立这家公司,这里面有营销专家,产品专家,供应链专家等等。云迹最早并不是做机器人的,因为虽然当时支总想做机器人,但是创始团队想:机器人在当时产业链还不够完整的场景里面,实际上基础的东西还不存在。所以当时专注于核心技术,是什么样的核心技术呢?室内定位!标准环境里面的定位和移动的核心技术,当时我们做一个室内定位的核心技术,2014年最早期是这样一个定位的公司。
我今天讲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如果你做一个底层技术来创业,然后发现上层需要还没有创造出来,这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底层技术做好,然后再找到一个合适的应用场景来落地应用。当你上游需求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底层技术很难得到落地。比如说云迹科技最早做室内定位的时候,创始团队想能不能做一个在停车场找车的应用,云迹在中间提供技术;或者是说在景区里面讲解指定的位置上进行介绍的应用,也是云迹在中间来提供技术。这时发现当场景需求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实际上做底层技术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引用一句别人的话叫做:本来我们想把创业做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没有想到把创业做成了歌,时而不着调,时而不靠谱。这是创业最早的状态,大家痛苦、彷徨,我们做底层技术还要很痛苦的教育人要如何的应用它,这样是不对的。云迹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应该直接做一个应用场景来解决用户的问题,从场景中来获得突破,再立足于场景。实际上这是个重要的决定,云迹从做底层技术的公司开始向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公司来转型。所以总结下叫做: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
云迹做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是移动,那么走入场景,我们的切入点在哪里?大家先看这张将机器人移动距离和应用场景结合的图,把机器人的移动范围划成几个区域。从0到10米实际上是家庭场景,在这样的距离里,机器人该如何运动?接下来是10到100米,商业的室内环境中机器人是如何运动的?再后面100到900米,是一个社区,房子和房子之间、楼宇和楼宇中间是如何运动的?最后900米以上,那就是无人驾驶了。通过距离就已经划分为不同的场景了,我们要去选择适宜的应用场景,并在场景中找到切入点。所以以家庭 to C、室内 to B、社区 to B和无人驾驶 to C为纵向,分别从安全性角度、商业化速度、场景需求的清晰程度、投入回报比和市场规模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选择的是“室内to B”服务。
那么机器人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怎样的?场景中如何切入?这是我们的思路--机器人应该做两类事情:一是人类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我们要从这两个角度去做。那么接下来我们选择了重度垂直的行业来进行切入,并且只解决细分领域里存在的一两个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酒店行业进行切入,在酒店场景下我们解决送物的问题,从住客有送物的需求开始到工作人员给机器人发出指令去送物,到机器人自行开始任务,自动上下电梯,自动拨打住客电话取物,到住客取物后的自动返回,最后自动回到充电座来充电,为场景实际的来解决问题。
说到云迹的壁垒,云迹的核心技术是机器人的移动技术,云迹机器人的移动能力非常强,也非常的问题比较强,大家可以看到GMIC、GAITC等等很多大会的时候是云迹的机器人做会场服务。云迹的机器人可以在实际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应用,这是有别于“实验室中的机器人”。如何在商业环境里面运行、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运行、如何和应用场景的结合、能不能上下电梯、能不能稳定没有故障、能不能抗人为搬动等的干扰、会不会迷路这些都是很复杂,需要经过无数场景下的历练和打磨才能有的真本事。云迹的机器人采用SLAM算法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技术,加在在场景中长达两年的锻炼,真正的做出的是产品,而不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品。在商业领域里面的应用和学术里面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商业里面的情况更复杂,面对的人更复杂,我们试想一下在学术的比赛场和实验室中是不会有人过来踢你一脚的。
但是云迹在实际的场景中应用的时候也遇到过瓶颈,也走过弯路,好在最后我们都走了过来。这中间也要感谢李德毅院士对云迹机器人的指导,李院士经常来到云迹公司指导机器人的研发和交互,同时云迹科技也很荣幸成为国内唯一的服务机器人院士工作站。李院士和我们讲机器人是有温度的,刚开始我们对机器人的设计上,我们的机器人不太说话,只在很关键的工作流程,比如:打电话、出发的时候做提醒。于是就有客户反馈机器人给人的感觉像个幽灵,一个东西从你身边默默的走过。后来我们在机器人与人共生的角度来优化机器人的体验,建立机器人自己的角色,开玩笑讲变成话痨型机器人了。这是威斯汀酒店的公众号截图,说酒店服务员入职了,话超级多也超级可爱。云迹机器人产品设计其实是从工具到拟人化的设计转变,所以销售不断有新的突破。云迹机器人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的主要城市,累计的里程数相当于从北京往返洛杉矶的距离。在机器人实用的同时,他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机器人,这是一个圆加方的过程——方圆。
我们公司也发展了多条产品线,首先是“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润”,润已经服务于过百家的酒店,其中包括洲际、万豪、喜达屋、希尔顿四大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和首旅、维景、唐拉雅秀、今典、深航五大国内酒店管理集团。润可以自主上下电梯、拨打电话、自动回充。然后是“智能移动平台水滴” 产品致力于为各行业细分市场的商用轮式服务机器人提供一站式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让合作伙伴专注在核心业务、人机交互的实现。
最后给各位五大创业的意见:第一个建议,起步重度垂直;第二个建议,奔着钱去,不要有科学家情节,有很多的人工智能创业者是科学家出身,创业不是发论文,要奔着钱去;第三个建议,是找准切入点,因为想替代人,其实不太容易;第四个建议,是做好细节,控制成本;第五个建议是,做智商,不忘情商。
感谢大家!
(本报告根据速记整理)
CAAI原创 丨 作者张名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及翻译
如需转载合作请向学会或本人申请
转发请注明转自中国人工智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