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TC 2019 演讲实录丨赵子忠:媒体融合——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9-08-07

5月25日-26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管理委员会与京东云共同承办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2019 GAITC)在南京紫金山庄成功举行。

在第二天的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前沿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媒体融合:内容与技术的融合》的精彩演讲。

640.jpg

赵子忠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

以下是赵子忠教授的演讲实录:   

媒体融合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我前段时间作了一场以“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为主题的讲话,从内容与技术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我对媒体融合的一些想法。

第一点,技术平台的新闻化。

历经多年发展,技术平台的新闻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网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彼时对网站的管理尚不明确,没有对网站做时政新闻予以限制。其次,发展的是搜索引擎。但难以界定搜索引擎是不是新闻媒体,谁的新闻上热搜也是一个问题。然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BAT 这样的技术公司有着巨大的影响,用户不得不使用它,使用了就要看新闻。这就类似于我获取北京汽车限号的信息和天气预报信息一样,汽车限号的信息不是在限号信息平台上看到的,天气预报也不是在天气预报网上看到的,而且,我每天要被动看很多遍此类信息。新闻也有这个问题,新闻被发布在技术平台上,用户如果使用这个技术平台,就要被迫看新闻。

难以评判国内的这些技术平台是否实现了新闻化,但是国外技术平台的新闻化非常清晰。脸书用了很大力气来讨论如何让更多的新闻媒体在脸书平台上做交流。

互联网公司因为要上市,要挣股票的钱,所以把流量当命。它们的流量和股市挂钩。它们的思维是,谁能给它们带来流量它们就做什么。但是传统媒体的流量不和股市挂钩,传统媒体不考虑用流量做点什么。

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技术平台的新闻化趋势。在国外,技术平台的新闻化已经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像脸书就承认自己受到虚假信息的困扰。脸书平台有着大量虚假信息量,这和扎克伯格认为自己是个技术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平台只负责传播有很大关系。技术平台的新闻化同时对传统媒体直接造成了猛烈冲击,传统媒体变得焦虑,开始进行各种思考。

第二点,传统媒体的技术化。

在过去 10 年间,传媒基本上都在实现新闻媒体的技术化。我跟着广电媒体忙了10 年,参与了当年的国家重大工程。这 10年中,互联网公司建立了互联网、网站、搜索引擎、电商等;传统媒体建立了广电,也做了网站、搜索引擎和电商。这 10 年间,传统媒体做了大量努力,其最主要目的还是想获取技术能力。

目前传统媒体推动新闻媒体技术化的表现是做客户端。2008 年乔布斯做出智能化的苹果手机后,客户端成一个新的拐点,很多公司开始做客户端。做客户端大致有两类公司,一类公司是“搬家”的;一类公司是做原创的。我在广电陪着传统媒体 “搬家”,传统媒体当时只考虑如何对抗PC 端的人,但是后来做手机端的人胜利了。

携程“搬家”的最厉害,它把创始人请回来当董事长,后来把自己原本互联网服务商的定位改成移动旅游的服务商。“搬家” 的互联网公司中,百度是搬的比较失败的。百度原本和阿里、腾讯一样都是行业老大,但因为没有搬好家,掉队了。当时大公司的战略都在提互联网思维,所有互联网思维都和大家讲要找新路数,它们集中各种思维,并把之统称为互联网思维。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往移动互联网“搬家”的思维,就是要弄清楚什么是轻装、什么是简约,按照手机的玩法,好好做小屏。

主流媒体为了和市场环境对应,开始建立技术体系。

主流媒体首先建设了中央厨房,中央厨房实质上就是新闻采编系统。原来的主流媒体连这个系统都没有。现在主流媒体做完了中央厨房,开始提倡用云、用大数据。这里包含着数据化、网络化和移动网络化,信息量非常大。

主流媒体还建设了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做的都不太卖力,因为报纸的内容一个移动硬盘就可以存下,建数据中心发不出力。建数据中心和建云的方向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传统媒体真的是想用云处理问题吗?传统媒体用什么云?有的传统媒体租用了阿里云,这也是一个问题。用云是正确的方向,但是云是一种理念,怎么运用这个理念是一个问题。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人工智能。我每次去新华社都能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小机器人在主持,两个机器主持人 24 小时上班,不要加班费,不闹情绪,领导对它们特别满意。中央电视台不用机器人主播。如果中央电视台用机器人播新闻联播,那些主持人就没工作了。从管理体系、从机制、从媒体融合的角度来看,机器人播新闻其实是个很好的思路。

传统媒体不断地在引进新的技术体系,改造信息处理能力,但还是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当前主要困难是,传统媒体怎样用媒体融合的理论推动自己的技术梦。我提不出太多的理论支持它们。

第三点,内容“原生”和“新生”的问题。

什么叫做原生?以广播电视的技术为例,它从本质、标准、应用,到网络都是给广播电视服务的。以 5G 为例,5G 的标准就不是为传媒制定的,网络建设也没有考虑到传媒。传媒处在被动的状态。人家忙完了,车造好了,传媒甚至都没思考自己的车轱辘在哪里。

联通和我说,赵老师,我们有 15 个应用场景,其中一个应用场景是传媒。传媒变成十五分之一了。但它们说这是第一步,后面可能有 150 个应用场景,传媒只是其中一个。在应用上,它们对汽车更感兴趣。为什么?因为汽车行业,约有 2 亿辆的保有量,按照一辆车 10 万元算,能赚 20 万亿元。

目前,传统媒体介入技术的过程非常慢,传媒机构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传统媒体前期不参与技术设计,后期想改软件重新定义世界时完全改变不了。

做好原生和新生,在内容和技术的融合中非常重要。传统媒体一直在努力适应原生,要适应微博、微信、头条等平台,但传统媒体的适应度不佳。做原生其实是有难度的,传统媒体在做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就碰到了如何做原生的问题。原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怎样的新技术体系来推动传媒。何为原生?何为新生?用人工智能和新闻媒体的关系来做比就是:人工智能生产出新闻是原生,新闻媒体改造人工智能是新生。我们现在在传媒上看到的人工智能都是新生,就是在传媒中应用了一个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出一类传媒业态是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

最后举一个例子。我之前看到一个教授在做医疗陪护机器人,这个陪护机器人真是功德无量,家人病了,可以帮助陪护家人。它和传媒有什么关系?给每个机器人都配上一个新闻播报功能,让机器人给病人念新闻,当有几千万病人、几千万机器人时,机器人就变成了阵地。传统媒体的想法是用机器人写文章,而打造机器人念新闻的体系是传统媒体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后者是一个特别好的原生场景。

(本报告根据速记整理)

CAAI原创 丨 作者赵子忠教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及翻译
如需转载合作请向学会或本人申请
转发请注明转自中国人工智能学会